【大腸癌】女子不煙不酒患大腸癌四期 醫生揭一個飲食習慣出事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2/08/18 12:07

分享:

分享:

女子不煙不酒患大腸癌四期,醫生揭一個飲食習慣出事。

高糖食物多吃無益,甚至會引起健康危機。台灣一名40歲女子不煙不酒,也少吃肉類,卻患上大腸癌四期,經醫生了解後,發現患者原來每天都會喝1至2杯含糖飲料。有醫生提醒,攝取過多糖分易令身體血糖上升,久而久之或會造成胰島素阻抗,過去亦有研究顯示,胰島素阻抗跟癌症有關聯性。

台灣中山醫院家醫科醫生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中分享病例,指一名40歲的微胖女子,平時不煙不酒,也不常吃紅肉、加工肉類,但每天都會喝1至2杯含糖飲料,結果患上大腸癌四期。

陳欣湄指出,大量攝取精製糖,容易令身體血糖上升,久而久之可能會造成胰島素阻抗,過去亦有研究顯示,胰島素阻抗跟癌症有關聯性。另外,長期進食高糖製品會容易讓脂肪堆積,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同樣與癌症有關聯性。

她建議,購買手搖飲品時,將原本習慣的甜度減掉兩成,例如全糖變成八分糖、八分糖變成半糖等等,從這個過程慢慢適應,減少糖分引致身體其他併發症的風險。

最新影片:

大腸癌高危一族

大腸癌是本港第2號癌症殺手。據衛生署資料,不良生活習慣也是患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 進食過量含飽和脂肪的食物
  • 食物纖維攝取量不足
  • 經常進食燒烤食物或加工肉類
  • 吸煙
  • 酗酒
  • 缺乏運動

另外,本身患有大腸瘜肉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人士,或近親曾患大腸癌或遺傳性瘜肉症候群,患大腸癌風險也較高。

大腸癌病徵

據衛生署資料,大腸癌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 排便習慣改變,如突然出現腹瀉、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等情況。
  • 有「裡急後重」的感覺,即排便後仍有便意,但只是一些黏液或少量糞便。
  • 大便帶血或有黏液。
  • 大便呈幼條狀。
  • 腹部不適,如絞痛或腹脹。
  • 腹部有腫塊及鎖骨上淋巴腺腫大。
  • 後期會出現貧血、體重無故下降及持續性疲倦等病徵。

同場加映:預防大腸癌食物及湯水

點擊圖片放大
+6
+5

五類食物要少食

當中在飲食習慣方面,註冊營養師楊盈希Hayley(Nutri Life 營養顧問中心)受訪時亦指出以下食物具有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1. 臘腸

臘腸屬於加工醃製肉類,醃製過程中加入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有機會在腸道轉化為亞硝基化合物,有機會致癌。每日每多吃50克加工肉類(如2至3片火腿或3條香腸或1片厚午餐肉),增加18%患大腸癌的風險。

此外,一條臘腸含4茶匙油,屬高脂肪食物,過量進食會導致肥胖,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2. 午餐肉

午餐肉同樣屬加工醃製肉類,有機會在體內產生致癌物質,1片約有3至4茶匙油,已達一日成人攝取上限的3分之1。

由於午餐肉較常在香港人的飲食中出現,Hayley建議大家不妨在快餐店或茶餐廳改叫煎蛋或肉絲雞絲等較低致癌風險食材。

3. 紅肉(包括:牛肉/豬肉/羊肉)

Hayley指有研究發現吃紅肉多的人,明顯患大腸癌風險增加。

因此,目前研究方向推論高溫烹調(例如燒烤)紅肉所產生的致癌物質多環胺類和天然存在紅肉的物質例如其中的血紅素、亞硝基化合物,會在消化過程轉化為會損害腸壁細胞的物質,或會增加癌症出現機會。

適量的紅肉(瘦肉部位)可為身體提供鐵質、鋅質和維他命B12,有助提升免疫力和保持神經系統健康,因此不用完全避免進食紅肉,建議一星期建議不多於500克。此外,可用其他蛋白質來源化替紅肉,例如魚類、家禽、蛋 、海鮮及豆腐。

4. 酒精

部分酒精飲品含有少量致癌物質--乙醛,酒進入身體後會製造更多乙醛。為減低酒精對健康造成嘅風險,建議女士每日飲用不多於1份酒精;男士每日不多於2份酒精。

1份酒含14克酒精,即約一杯125毫升的小杯紅或白酒和1小罐300毫升啤酒,一星期至少有兩天不攝取酒精。

5. 含糖飲料

高糖高能量,長期飲用有機會引致過胖或肥胖。而肥胖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獨家優惠】百佳網店購物滿$800減$40折扣碼(500份):https://bit.ly/3we1pJ8

責任編輯:羅嘉欣